四川武侯:用“六度”工作法探索軍休服務新模式
軍休工作是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事關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事關雙擁共建,因此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對軍休工作高度重視,發布《軍休干部(士官)服務管理規范》省級地方標準,為建立四川特色的軍休干部服務模式打下了基礎。成都市武侯區軍休中心作為四川軍休干部體量最大的縣(區)級軍休機構,接收并服務著2300余名軍休干部,軍休服務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作為全省唯一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軍休綜合服務先行區創建單位,在探索軍休服務新模式方面通過“六度”工作法,打造“四川軍休樣板”。
黨建工作有熱度。武侯區軍休中心黨委立足實際,根據每年新接收軍休黨員情況,不斷完善黨的組織架構,在中心黨委下設2個黨委和58個黨支部,共有中共黨員2211名,通過建立三級黨組織體系,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班子,構建起固本強基的組織基礎。定期評選表彰“武侯優秀軍休干部”“兩優一先”,努力營造尊崇褒揚氛圍,不斷激發軍休干部榮譽感、增強獲得感、提升歸屬感。軍休中心黨委還會根據每年主題教育,適時組織軍休干部前往紅色教育基地參與黨建業務培訓,引導軍休黨員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黨建工作水平,強化黨員隊伍建設。
武侯區軍休中心黨委通過發揮各軍休黨組織先鋒模范作用,參與中心管理,融入社區治理,讓軍休黨建“熱”度惠及軍休干部、惠及鄰里。中心黨委積極響應部辦公廳《關于扎實做好移交政府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干部老舊小區改造和加裝電梯的通知》精神,通過黨建引領,充分調動所屬黨支部能動性,通過高層做低層的工作,黨支部、電梯領導小組成員和業主代表共同做工作等方式,有效化解矛盾,解決問題,讓加裝電梯工作順利推進。目前,已經成功推動萬福苑、戎科苑、解甲園服務站軍休干部所屬老舊小區成功加裝電梯23部,擬加裝2部。
醫療保障有溫度。為更大程度滿足軍休干部不同體檢需求,武侯區軍休中心于2020年推行“雙軌制”體檢,即集中體檢與自主體檢,自主體檢可以實現體檢地點就近化、體檢時間靈活化、體檢項目多樣化,滿足軍休干部個性化健康需求。集中體檢期間,中心安排醫保部、各服務站工作人員全程陪伴軍休干部完成全部體檢項目,體檢結束,第一時間對接醫院發放體檢報告,安排醫生到各站專場一對一解讀體檢報告,為軍休干部答疑解惑。
為方便軍休干部就醫,在中心不斷溝通、多方協調下,與武侯轄區內的三六三醫院、武侯區人民醫院、雙楠醫院、現代醫院、平安醫院聯合開通軍休干部就醫綠色通道,軍休干部憑離退休證可享受優先掛號、繳費、檢查、取藥、住院、免收住院預交金、部分醫院人工窗口免掛號費等醫療服務。
為拓展基層醫療服務和華西醫院等醫院的掛號渠道、緩解掛號難的現狀,2022年,軍休中心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活動,充分發揮全國各地社區醫院在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保健和預防宣教等方面的作用。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軍休干部對華西、省醫院的掛號訴求,還可以讓軍休干部根據自身健康需求,靈活、自愿選擇服務項目和家庭醫生團隊,通過雙向轉診通道直通三甲醫院,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享受一站式VIP服務,讓醫療服務不僅有了寬度,更多了溫度。
文體活動有廣度。武侯區軍休中心在打造軍休大學的過程中,結合前期調研,通過優化課程、建章立制、籌建優秀師資隊伍,有針對性地開設了聲樂、舞蹈、書法、繪畫、茶藝、智能手機攝影、門球等特色培訓班,目前,春季班正在開班運行中,學員238人。軍休大學不僅是軍休干部拓展知識的課堂,豐富離退休生活、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平臺,也是打造“標桿服務、紅色智庫”武侯軍休服務管理品牌的重要人才儲備基地。在后續延伸活動中,中心將為軍休干部提供更多展示交流、實現自我的機會,讓軍休大學真正成為武侯軍休干部愿意從家中走出來、動起來、樂起來、發揮余熱的陣地家園。
除了常規活動,武侯軍休中心用心用情策劃富有軍休、老齡特色的文化活動,以“重精神、輕物質”的活動理念,為有共同愛好的軍休干部開展“百場千次”小型文體活動,例如:書畫、烹飪、泥塑、舞蹈等小型主題活動;“季度活動”每季度一次,以服務站為單位,主要為軍休干部搭建政治學習、溝通交流思想的平臺;以軍休干部療養為契機,每年賦予不同特色專題,通過不同形式、主題的文體活動,軍休干部既能交流才藝,也能豐富精神文化,幸福感持續增強。
管理服務有深度。近20年,由于安置在區縣一級軍休機構的軍休干部多為分散安置,在需求平衡、個性化服務上均面臨挑戰,武侯區軍休中心針對這一難點,創新管理服務模式,在軍休干部相對集中的區域內設9個服務站,嚴格落實有人員、有場地、有經費、有制度、有活動的“五有”標準,通過靠前服務,方便軍休干部就近咨詢事項,辦理業務、開展活動。
同時,為進一步提升軍休服務管理水平,幫助軍休干部順利開啟退休生活,清楚各項服務保障流程,武侯軍休中心于2022年在深入各站(部)、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組織編印《武侯軍休服務指南》(第二版),指南內容分為綜合類、醫保類兩大類23小項工作事宜,軍休干部可以通過《指南》全面快速掌握各項政策、待遇及其具體辦理流程,深得軍休干部稱贊,中心將秉承“管理零缺陷,服務零距離”的理念,把管理與服務融為一體,為軍休干部創造更加和諧的軍休家園。
軍休宣傳有高度。武侯區軍休中心在軍休宣傳中始終堅持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圍繞軍休服務管理中心任務,切實把宣傳思想工作做細做實。其中,《武侯軍休》于2015年3月創刊,先后出版35期7萬余冊(含三期特刊),主要面向武侯區2300余名軍休干部,融作者、編者、讀者于一體,稿件基本由軍休干部自己撰寫,編輯部成員多由軍休干部擔任。8年來,通過不斷豐富雜志內容、提高雜志印刷質量,受到廣大軍休干部和讀者的廣泛贊譽,同時深受省內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好評和認可;2020年5月公眾號開通以來,共發布信息265條,涵蓋政策通知、黨委活動、支部風采、政務信息等十大方面,通過講好軍休故事,傳播好軍休聲音,對優秀軍休干部事跡、示范典型進行宣傳報道,宣傳武侯軍休干部風采和軍休文化,充分展示了武侯軍休工作的活力和正能量。
紅色教育有力度。武侯區軍休中心以“挖掘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為努力方向,立足實際,精心謀劃,高標準建設軍休干部榮譽廳,全力打造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的退役軍人工作特色“紅色教育基地”榮譽廳,通過“戰火淬煉”“剿匪平叛”“雪域情懷”等八大板塊,集中展示廣大武侯軍休干部在各個時期、各條戰線工作、戰斗、奮進的歷史及在離退休后,在武侯軍休中心服務照顧下的幸福生活和軍休風采。廳內各種文物史料均由武侯軍休干部捐贈,第一期捐贈人數有122人,數量達1103件。榮譽廳的打造由軍休干部全程參與,擔任總設計師,整體設計恢宏大氣,參觀者代入感強烈。去年10月開館以來,共接待上級部門有關領導、軍休干部、學生、民主黨派人士千余人次,中心將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講座、交流互動、展覽解說等活動,用軍休紅色基因鑄魂育人,全力打造集黨史學習教育、軍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于一體的退役軍人工作特色“紅色教育基地”。
軍休服務,永遠在路上,武侯區軍休中心將牢記初心和使命,以更強的擔當、更實的作風、更暖心的服務,探索形成創新型、可復制、有特色、可借鑒的工作模式、經驗做法,努力發展成為健全軍休工作體系的典范、落實保障制度的表率、提高服務水平的標桿,力爭形成可推廣、有操作性的經驗,為推動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作出武侯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