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中的退役軍人】環衛工人中的“愛迪生”——張金海
編者按:2023年全國兩會,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齊聚北京、共商國是。即日起,退役軍人事務部推出“代表委員中的退役軍人”組稿,展現新時代代表委員中的退役軍人不負重托、擔當作為的新風采,講好他們建真言、獻良策、出實招的履職故事。他們中,有帶領鄉親們奔赴小康的“兵支書”,有先富帶動后富的退役軍人企業家,還有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巾幗英雄……
環衛工人中的“愛迪生”
張金海,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東營市濕地城市建設推進中心職工
見到張金海,最令記者好奇的是行李箱里一摞半尺多厚的圖紙?!拔已芯康睦诸愂占悄芡斗叛b備就要完成了,我想抓緊時間攻關,將這個成果盡快呈現給環衛領域?!比珖舜蟠?、山東省東營市濕地城市建設推進中心職工張金海說。
抉擇
1.74米的個頭,56公斤的體重,54歲的張金海自嘲“給山東大漢丟臉了”??墒且纯此慕洑v,再看看那耀眼的光環,誰都會為這個山東漢子點贊。
1987年11月,18歲的張金海投筆從戎,成為一名工兵,學會了修內燃機、發電、定向爆破等技術。正是這段經歷打下的良好基礎,成就了今天環衛戰線上的“愛迪生”。
1993年退役回到東營,張金海選擇了一份別人瞧不上眼的職業:環衛工人。他每天扛著掃把,提著水桶,掃大街掏廁所,管理垃圾場。
發明
東營缺水嚴重,可一個公廁日耗水量50噸。張金海到濟南買來零器件,畫好圖,把自己“埋”在電子元件里,拆拆裝裝。經過十幾次反復試驗,他做出的新節水感應裝置,用水量減了一半。又經過多次改進,發展到如今的第四代公廁節水感應器,用水量已經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東營全市公廁大面積推廣使用。
自此,張金海發明創新一發不可收。他研制的公廁智能節水多介質循環沖洗裝置獲得山東省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研發的全自動紅外感應便池沖洗裝置在第二十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獲得銀獎……他建設改造30多座國家一類沖水式公廁,被載入新一類公廁建設史冊,為我國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工作中探索了新標準新模式。參加工作36年,張金海研發大大小小技術成果和發明專利110多項,節約資金和創造效益近億元。
建言
“我這次不僅帶來了生態環境方面的建議,還帶來了‘加強物業管理’和‘消防力量建設’的建議?!睆埥鸷4砀嬖V記者,“2018年當選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以來,我一共提出意見建議41件,群眾關心的諸多熱點、焦點問題得到很好解決?!彼麧撔难芯孔珜懙摹蛾P于山東省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實施方案(意見)》提報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后,得到高度重視并采納。他還積極參與制定行政法規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推動山東省在垃圾分類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從義務兵到環衛工人,從普通技工到高級工程師,從首席技師到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發明能手”,從山東省最美勞動者到全國勞模再到全國人大代表……張金海腳踏實地,發揚實干精神,奮力書寫新時代新征程退役軍人的新篇章。
(中國退役軍人全媒體記者 呂高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