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73年、1900公里的“相見”
2023年3月1日,在蘇、桂兩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陪同下,鎮江市句容籍烈士張靖華的幺弟、80歲的張映奎,攜孫子張博聞來到廣西欽州小董鎮烈士陵園,向著革命烈士紀念碑拾級而上,看望他的哥哥。
這場跨越1900公里的“相見”,張映奎盼了太久。
一字之差,苦苦堅持的尋親路
2022年,廣西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發布了為烈士尋親的公告,句容籍烈士張靖華(碑名張靖英)恰在其中。
句容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轉發尋親信息后,開發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很快傳來回復,“我們轄區烈士名單中也有位‘張靖華’,家中有個弟弟叫張映奎?!庇辛司€索,工作人員立即要來詳細信息,帶隊前往核實。
初見尋親團,張映奎一臉錯愕。當得知有可能尋到哥哥張靖華烈士的墓后,他將埋藏在心底幾十年的遺憾一一道出:“聽母親講,二哥是村里為數不多的讀書人,剛入伍時還有幾封書信報平安,后來就沒了音訊?!?/p>
“也許,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抱著這份念想,每逢過節,母親都要留副碗筷給二哥,直到1957年收到烈士證,才相信二哥已經犧牲?!睆堄晨∠蠛苌羁?,每到清明前疊紙錢的時候,母親總是念著“廣西”,“去世前還反復叮囑我要找到二哥的安葬地?!?/p>
“曾經,父親的朋友到朝鮮旅游時,在革命紀念碑下看到了烈士‘張靖華’的名字,就立即聯系了我們。但經核實,那名烈士籍貫并非江蘇,信息再次中斷?!敝钡胶髞淼玫綇V西的反饋,張映奎一家才解開疑惑:原來張靖華烈士墓碑上寫的是他入伍時的另一個名字——張靖英。
千里跋涉,看到了二哥的埋葬地
張映奎很早就有去看二哥的念頭。張靖華參軍時,張映奎才五六歲,對于這位二哥的記憶已變得模糊。但血脈親情,任憑時光沖刷也不會變淡,有生之年去祭拜二哥是張映奎最大的心愿。為了替張映奎圓夢,句容、欽州兩地相關部門攜手安排,促成了一場跨越73年、1900公里的“相見”。
“總想多帶些東西看哥哥,要么覺得帶少了,要么覺得沒帶對?!睆堄晨S身帶著的行李箱里,除了幾件換洗衣物外,還塞了3盒密封的祭品。一包疊好的紙錢放在行李箱正中間,疊紙錢的方法正是母親教的。
3月1日9時許,經歷1個小時的山路顛簸,車輛停在了小董鎮烈士陵園門口。80歲的張映奎爬過數級臺階,額頭滿是汗水??粗鴿M是名字的紀念碑,他靠在孫子身上,喘著粗氣問:“博聞,二爺爺的墓在哪兒?”
在工作人員指引下,張映奎在二哥張靖華墓前蹲下,淚眼婆娑地摸著墓碑上的名字,顫抖著嘴角,擠出一句:“二哥,兄弟帶著孫子來看你了。家中一切安好,放心吧。家里沒忘記你!”
三鞠躬后,張映奎抱著從墓旁徒手挖出的土,面朝東北方,望著家的方向。他將把這些土帶回家,撒在父母墓旁。
尋找,為了相隔久遠的“團圓”
據了解,句容市烈士陵園登記在冊的烈士有638人,其中還有一部分尚未找到后人親屬。
“時間不等人?!本淙菔型艘圮娙耸聞站指本珠L潘海風表示,隨著對烈士尚有記憶的親屬帶著眷戀和遺憾相繼逝去,第三代之后的烈屬尋親的動力有所減弱,讓英烈和親屬“團聚”的概率也會更小。
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就此展開。2021年,句容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會同相關部門啟動了烈士尋親專項行動。一路奔跑,一路熱淚盈眶:2021年清明前夕,江蘇句容與浙江臺州合作,通過比對烈士檔案、發動媒體宣傳,全城接力為在解放一江山島戰役中犧牲的6名句容籍烈士找到親人;2023年,又與江蘇無錫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取得聯系,為埋葬在郭莊的烈士尋親,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據統計,近三年來,句容市已成功為12名句容籍烈士找到親人。
為烈士尋親,是對英烈最好的告慰與緬懷?!拔覀儗⑦M一步用好政府公共平臺,同時借助媒體和社會公益組織力量,扎實開展好‘為烈士尋親·幫親人圓夢’活動?!迸撕oL說。
(文/ 汪宏橋 孫維波 林傳勝)